查看原文
其他

不要为孩子自豪!这居然是妈妈应该做的一件正确事

2017-12-08 外滩教育

看点  父母为了孩子的成就感到自豪,这似乎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。但是有这样一位妈妈,却并不因孩子上了名校而感到自豪。甚至,她认为,妈妈期望孩子成为她内心中令她自豪的人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禁锢,会阻碍孩子成长为真实圆满的自己。在她眼中,最好的亲子关系是平等而流动的。


文丨韩谨    编辑丨黄晔


1


“不自豪”是妈妈的自律。

 

“你家儿子多好啊,对待妹妹们那么关心爱护,又能跟爸爸妈妈都很亲密,即使是你们的婚姻解体了,他也能在中美两边分别帮父母助力。自己还那么努力,每天做功课到深夜,孜孜不倦读着这么难读的艺术大学,努力为不给华人丢脸,要最好的成绩。作为妈妈,你得多自豪啊。”

 

自小看儿子长大的闺蜜,每次夸起儿子来,都不仅大而全,还小而微。

 

一般来讲,礼尚往来的话,我都会提纲挈领闺蜜家儿子身上的闪光点作为回传,这两个从小豆丁蹿到男子汉的半大小伙子,都是我们看着长大的,我们两个妈妈可以说是对于孩子们的秉性、品格都了然于心。

 

但是,这次我没有这么说,我让话题的篮球继续运在我这边,并没有直接回传。

 

“我并不自豪。”我说:“养儿育女,在我是特别年轻的妈妈时,孩子的一举一动,都能使我自豪。会爬会走,会跑会说,都曾经使我自豪。但是现在我已经摆脱了自豪,因为我感觉到那是对孩子的一种欲念,期望孩子成为令妈妈自豪的孩子,这对孩子的发展是一种禁锢,甚至是孩子找到真实圆满自己的一种阻碍。”

 

我对孩子的念想就是,祝福,尽力祝福,不用妈妈的自豪去耽搁他,做一个精神上守持自己“妈妈本份”的妈妈。

 


那么妈妈的本份是什么?

 

易经说,“至哉坤元,万物资生,乃顺承天。坤厚载物,德合无疆。”就是说,妈妈如同大地,得有一种大地的厚德,能够承载万物在上面欣欣向荣,按照自己的天性自由生长,而不会为了“自豪”的取向收紧孩子可能驰骋的疆界。

 

这也是妈妈哲学的基石,做厚德载物的妈妈,而不是自豪成癖的妈妈。

 

妈妈要“终日乾乾,夕惕若厉”,提防自己越界的自豪感。

 

越界有哪些?

 

其实特别多特别广泛。我先列举一下,大家也可以在评论中留言。

 

比如,

 

两岁的孩子,明明喜欢穿着特别舒服的衣服,去草地上疯玩疯跑,妈妈却偏要给孩子穿上成人型时尚服装,让孩子跑跳都不自在,只是为了妈妈去人群中秀孩子,以及拍照发朋友圈秀孩子。

 

三岁的孩子,刚刚学会唱一首完整的歌,妈妈就一直在所有来客面前要求孩子:“来表演一下啊。”

 

四岁的孩子,有一段和妈妈之间的幽默小对话,妈妈兴奋地公示于众,还不断要求孩子当众再来一次。

 

五岁的孩子,苦恼地坐在琴凳上,开始准备考级,因为每一级,都是妈妈的自豪阶梯啊。

 

六岁,上学了。所有的成绩,老师的评价,都成为了妈妈能不能自豪的“标的”。

 

2


“不自豪”是妈妈的承担。

 

 儿子上幼儿园小班时,长得虎头虎脑,一双眼睛精光四射。一下子就被老师选出来准备六一儿童节的节目,是和一个小女孩联手表演三句半。

 

排练的时候还好好的。但是真正上台表演了,台下坐着几百名举着长枪短炮各式镜头的家长,儿子一下子懵了,一句话说不出来,小腿儿直颤,大眼睛饱含泪花儿望向台下,无望地找妈妈。

 

本来是一个孩子出头露脸“自豪”的时刻,我却不得不赶紧从家长方阵中翻山越岭地出来,把挂在台上的他接下来,让其他节目可以继续进展下去。

 

哎,“百众瞩目”啊。


 

就是从那时候,我知道,孩子的成长不是让妈妈为他自豪,而是要妈妈陪他一起接受难堪、尴尬、失控和小型崩溃。

 

不仅接受,而且要像练习跨栏一样,反复跨越。

 

我们回到家里,不再提三句半的事情,可是,我们有了舞台意识。我们开始反复练习,找到各种观众来倾听我们:夏天的傍晚,在花园给争相怒放的玫瑰们讲故事;下大雨的时候,给成千上万匆忙的雨点们读古诗;甚至蹲在地上,看到蚂蚁搬运军团,儿子也会发表他拼装上一个乐高的心得。

 

“妈妈知道你在舞台上,很不习惯。太多人看着你啦。你知道电视电影是怎么拍出来的吗?”我们找到拍电影的纪录片,看演员怎么面对镜头;我们还去剧院,看真正的演员要面对怎样掌声雷动的现场。

 

小学一年级,学校为艾滋孤儿主题的课本剧《美丽的神话》选小演员,儿子居然自己报名了,而且被选中了。他已经知道,什么是表演,什么是舞台,演出不仅是要自己演好,而且要在有很多很多观众的时候,把角色自然而镇定地演好。

 

这部剧后来在北京市的比赛中得了第一名。儿子演的艾滋孤儿,在东城区天地剧场演出时感动了教育界各级力量,为各界高度关注艾滋孤儿群落,有效助力。

 


在成长中,每一次新挑战、新尝试,都不会白白地给孩子晋级,要像运动员一样,想征服新的高度,征服新的速度,就必须大量试错、反复练习。

 

“自豪”是一种秋收心态,而成长不是秋天,成长是春天、是夏天,每一寸蓬勃,每一丛绿意,每一朵花开,都必须用力量和耐心。

 

3


妈妈的“自豪”,本质是让孩子时时符合自己内在的优秀设定。

 

《老子》第十九章说“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”。妈妈也是,要弃置自己对孩子每一份具体的内在期待,而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,按照孩子自己的本性和节奏来成长,那必然“孩利百倍”。

 

虽然儿子现在上了非常好的艺术学院,但是他喜欢画画的起点,并没有比妹妹们特殊,也没有比我看到的同年龄孩子们特殊。

 

我们当时北漂,房子小。外部环境闹完了,回到房间,可供折腾的空间不多,所以给他一张纸,几支笔,是最简单好收拾的玩具。

 

我现在还保存着儿子两三岁时的画,其实都说不上是画,就是纸上随机的线条。我还记得其中一些线条“创作”完时我的评价。

 

明明是一堆乱线条,我却说:“看起来有故事啊。”

 

于是他编了一个故事,是大风的故事。然后更努力的画一些不一样的线条。

 

我再看,说:“这个大风一定有了新伙伴。”

 

他再画。

 

慢慢地,儿子开始习惯用“画”来和妈妈对话,他画的这些莫名其妙,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里面,竟然藏着他自己没有想到的东西,还像捉迷藏一样被妈妈发现了。而且,他自己还可以重新解读,解读出自己画出的线条中的另外一些藏着的东西。

 

他被这件事情迷住了。



记得当时有一次,邻居家孩子来我家画画。三岁多的孩子已经上画画班了。在老师的辅导下,已经构图合理,颜色涂抹均匀,每一课都能构成一幅作品了。

 

而我家儿子的,还是一团乱麻。只不过这些类似的乱麻名字都不一样,有的是大风,有的是大风中的小狗,有的是大风和土坷垃,有的是大风和小风们。

 

“妈妈,我觉得小哥哥的画画得很好。”儿子既羡慕又有点挫折。

 

“儿子,你们是不一样的好。他画的很像,你画的不像,但是你有故事。你画的故事很迷人。这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画,都很棒。你最棒的是,你都是自己画的,你没有老师,而你非常有特点。”我坚定地说,同时决定清算我自己的内心,我内心中多少也有一点沮丧,有把儿子的画,暗暗和邻家小孩比较的潜意识。

 

小鸡在蛋里面时,又脆弱又寒冷,需要鸡妈妈一直孵着,怎么能够一直拿出去给人家看自己的蛋呢。蛋只有自己好好孵着才能变成小鸡。石头才可以一直秀来秀去的,不受影响呢。

 

4


在“为你自豪”之外,最好的亲子关系是平等而流动的,是彼此间最优质能量的协作,是不需要“自豪”这种简单鼓励方式,是“我有争议”,“我对你有补充”,却能让父母和孩子间形成大量的能量协作。

 

儿子中学时最喜欢的大学,就是Art Center,没有第二,只有这个,为此他一直努力,奋力完成申请作品,为此耗到深夜。

 

他做申请作品期间,有一次,我给宁宁拍照,手一抖,拍糊了。我于是兴奋地说:啊,多艺术啊。儿子就在近前,侧过来看我的照片。立刻不同意我:“这哪里艺术啦?不要滥用艺术两个字,与众不同不一定是艺术,艺术不这么草率。”

 

“那艺术是什么?”


 

儿子说:

 

艺术是思想,而不是表面上形式类的东西,看起来很艺术,那都不叫艺术,那个叫氛围。艺术是思想,你看两幅很奇怪的画,一幅是随意乱画,真正在瞎扯淡,另一幅看起来也像乱画,但是画者在挥泄自己的情绪,可能在描述战争,这就构成了一种思想。

 

艺术啊,不是一门手艺,不要看成是工匠类型的东西,艺术必须有思想在里面。”

 

“那么你实际上是去学习思想,而不是艺术对吗?”

 

“我现在学的是技巧,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,假如不学,想从艺术角度表达自己的话,就像一个哑巴满腹经纶说不出来。

 

妈妈,思想哪里都不能直接教,学校学的都不是思想,都是表达思想的方法。在学校能够学到的都是表达方式,即使不是学艺术,也是学习表达,学习更为自由地表达。思想只能接受别人的引导,别人不能直接给你。思想只能通过看书啊、经历啊、自己的悟性啊才能有。人可能学了一辈子就是为了能够真正地表达自己,我认为能够好好表达自己,已经是个很高的境界了。很多人连这一点都做不到,比如,我认为孔子就是一个很好地表达了自己观点的人。”

 

我递进一步说:

 

“表达能力是个屏障,就像互联网带宽不足,但内容,也就是思想,如果贫瘠,再高的带宽也是浪费,或者说,只为输入提供了方便,我们很多人就这样渐渐成为了人肉移动硬盘,发着大家都发的赞叹,使用着大家都用的情绪,去着大家都去的地方,像所有人一样生活。

 

所以不仅是拓宽带宽的问题,还要把所有输入的信息,堆入大脑和心灵之间的生物化学窖。让自己和这些信息,发生独一无二的反应。要在接受的时候,学会清理,不断清理传统、当代、大众的第一条件反射,找到自己独特的领悟,再表达出来,这一份领悟,也许会登上人类创新领悟力的新台阶,而原创的表达,也可以是很好的拓展工具,使得更多的人登上这级台阶。”

 

“这就是我现在在学的,不学习什么是思想,是学习怎么表达思想。妈妈,你现在表达的就比我表达的好。”

 

“但是,如果你不和我讲这些,我也思考不到这里,所以思考有时候是协作,需要一个能够对话的人。”

 



这就是我和儿子,我们是平等的,我不去为他自豪,他不为我自豪。我们是更加自由轻松的关系,我们时时对话,经常沟通,促进彼此的认知。

 

作为妈妈我知道,就像从小时候,一直一直和爸爸较力的儿子,已经在身高取得绝对优势后,可以更好地抗衡爸爸了,而爸爸迟早会在体能上败退一样,我也非常非常期待,他引领我的思想的时光。这一天,应该都不太远了。我不会为他自豪,而会期望着自己也保持思想上的成长,能够和他一起协作产生思想。


儿子已经19岁,身高已经一米八几,大概已经长到青黄不接,无以为继了,接下去长得所有高度厚度都和思想相关了。在这样的转换期,一个少年到一个青年转换的轴心时光,谈话,特别是一些抽象、思考类的谈话,会是我们之间的主要沟通方式。

 

“哈哈,儿子,如果妈妈说我为你自豪,你会不会特别受鼓舞。”

 

“妈妈,千万别。一路自豪的台阶,boring。”

 

我特别特别高兴的一件事是,儿子老是有耐心和我讲话,即使只是花上个几分钟,我们也在共同把思绪拓展得深邃一点,我们的能量也能在互相否定和互相递进中协作。过去的那些时光,我耐心倾听他和我说蚂蚁、青虫、扁担钩,讨论点与线的故事的时光,变得更为有意义,因为亲子的谈话就是这样展开,从一个起点,会变成终身的涟漪,不断外扩。

 

力是不会消散的,这是人生中的能量守恒。

 

妈妈,厚德载物,去除“自己”的“豪气”。

 

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渡渡鸟妈妈课堂(ID:dodocourse)


相关阅读





整合全球优质教育资源

针对21世纪学习型家庭的核心需求

外滩教育邀您加入VIP专享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q0543ocsq1s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
点击下图 

了解更多VIP福利


点击阅读原文,进外滩教育微店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